工業1.0:蒸汽機時期,采用機械類現場指示和簡單控制儀表,是自動化儀表的雛形。
工業2.0:1940~1950年,基地式儀表,由當時的蘇聯老大哥支援。
工業2.5:1960~1980年,單元組合儀表、DCS/PLC控制系統。尤其20世紀70~80年代,在“自力更生”的鼓勵下我國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自動化儀表的教育、研發、生產體系,幾個國營儀表大廠擔當起了行業重任,雖然與水平有很大的差距,但仍是我國儀表行業zui輝煌、zui值得驕傲的時期。
工業3.0:1990~2010年,以現場總線為基礎的智能儀表和智能控制系統。以1985年電工委員會籌備成立IEC/TC65/SC65C/WG6工作組為標志,以工業現場總線系列智能系統逐步取代以4~20mA為代表的單元組合儀表,目前已經有將近20個世界標準。
可惜沒有中國自己的標準,但由于國內行業條塊分割,把這些眾多的標準各自分別定義為“國家標準”,使生產廠家和用戶無所適從,導致現在仍以模擬量4~20mA為主流,所謂“智能儀表”、“總線標準”變成一個概念而無法有效利用。
工業4.0: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智能制造系統。
掃一掃關注我們